<source id="9xzro"><menu id="9xzro"></menu></source>

      <video id="9xzro"><td id="9xzro"></td></video>

      13

      2023.03
      政府工作報告十大看點

      Release time: 2023-03-13 Author: 新湖財富 Views: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經過艱苦努力,當前我國消費需求、市場流通、工業生產、企業預期等已出現明顯向好,經濟增長正在企穩向上,我國經濟有巨大潛力和發展動力。今年政府工作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秷蟾妗芳瘸浞挚隙ǔ煽?,又理性分析當前嚴峻形勢,對下一步政府工作提出了積極合理的政策建議,其中有十大看點值得關注。

      01 經濟增長目標積極又審慎

      經濟增長目標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定得偏高可能會出現難以完成的風險,定得偏低又會失去激勵的作用?!秷蟾妗诽岢?023年我國經濟增長目標5.0%左右,充分考量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環境和統籌兼顧了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目標,既積極又審慎,有助于提振信心,引導預期。

      首先,當前外部政治環境復雜,經濟形勢嚴峻,發達經濟體面臨衰退風險,外需持續疲軟對我國出口可能造成較大下行壓力。中國經濟在經歷了三年疫情沖擊后走向繁榮,但經濟恢復到疫前水平仍需時日,因此短期內實現較快增長難度不小。其次,經濟目標的設定還要考慮與潛在增長水平相契合。疫情爆發打破了正常的經濟增長節奏。2023年增長將逐步回到原增長軌道中,5.0%與潛在增長水平相適應,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持。再次,目標平滑去年出現的低基數。在疫情沖擊下2022年經濟增長僅為3%,較低基數下2023年經濟增速理應會有較大回升。但從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來看,似乎出現2021年8%以上的高增長可能性并不大。且較為合理的增長水平有助于以后若干年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再其次是出于對順利實現2035年“雙番”遠景目標的考慮。據測算,當前至2035年的GDP年均增速需要達到4.8%以上才能實現“雙番”目標??紤]到經濟增速具有逐年遞減的規律,“十四五”作為遠景目標的頭五年,GDP平均增速需要至少達到5%以上。由于2022年經濟增長顯著放緩,三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9%左右,這就要求2023年的經濟增速盡可能的高一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2022年由疫情沖擊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2023年經濟增長5.0%左右可使兩年平均增速達到4.0%左右,較2022年三年平均增速有所提高。最后是以全國各地增長目標為重要參考基礎。全國31個省份設定的平均增速為5.5%左右,在此基礎上將全國經濟增速目標設置在5%左右顯得較為審慎。

      綜上所述,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在5.0%左右,既是從現實出發,又具有積極引領經濟工作的考量。但要完成這一目標并不容易,宏觀政策仍然需要加大實施力度、財政政策更為積極、貨幣政策穩健偏松、擴內需政策扎實推進和穩外貿政策有效落實。

      02 宏觀政策突出擴張性 連續性針對性統籌性

      《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企穩向上基礎尚需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今年仍然需要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赤字率安排3.0%,較去年上升0.2個百分點。財政政策擴張力度將適度加大,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可能接近或超過28萬億元;將進一步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貼息等政策工具,優化支出結構,提高支出效率,將明顯增加對科技攻關、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民生等重點領域的財政支持力度。

      《報告》提出要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雖然疫情逐步褪去,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仍有不少困難,重點領域仍需財政支持。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將進一步優化完善稅費優惠政策,落實落細現有減稅降費政策。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仍將延續,今年退稅規??赡苈缘陀谌ツ?.46萬億元的實際水平,但較往年仍然較高。減征新能源車輛購置稅、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部分行業和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減免部分企業所得稅、科技企業孵化器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等一攬子政策仍可能延續,將充分發揮減負紓困的效果,全國稅負水平可能仍然維持在15%左右。

      《報告》提出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3.8萬億元。去年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超過4萬億元,支持約3萬個重點項目建設,有效發揮了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擴投資等作用。根據各省報送的名單,今年全國將有超過4萬個重點項目,年內投資預計超過11萬億元,需要進一步擴大地方專項債規模支持項目有效落地。今年專項債在支持現有11個領域的基礎上,將適量擴大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在政府投資力度不減的同時,也將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更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

      《報告》強調要做好基層“三?!惫ぷ?。去年全國財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今年將繼續加強重點民生支出保障,支持就業、醫療、教育、養老、污染防治與農村環境整治等領域,著力提高居民收入,持續改善人民生活。同時將進一步擴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規模,今年可能會超過10萬億元,支持地方落實好各項政策,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轉和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

      《報告》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穩物價前提下,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將保持合理的貨幣供給,釋放長期流動性改善金融機構資金結構,以合理的信貸增長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用好降準、再貸款等政策工具,今年必要時可能會小幅降準,但考慮到當前流動性相對充裕,在二季度或下半年降準的可能性相對大一些。與美聯儲加息周期與降息周期交替進行不同,自2018年至今的五年間我國持續處于降息周期,利率工具的操作空間持續壓縮,當前我國利率水平已達歷史較低水平,去年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已降至4.17%,較2018年下降了1.28個百分點;同時主要發達國家將持續保持較高的利率水平,為有效兼顧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今年我國降息的概率較低。未來全球經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我國貨幣政策也要兼顧短期和長期,需要保留一定的利率空間以應對未來潛在的經濟增長下行問題。穩健貨幣政策要保持連續性與針對性。當前我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共有15項,余額有6.4萬億元,在促進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傾斜過程中起到了較好的牽引與帶動作用。央行已明確提出要做好結構性工具的評估及分類管理工作,做到有進有退。我們認為,未來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再貸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階段性特征明顯的工具可能會逐步退出;碳減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工具可能會向綠色行業、科技創新、普惠金融等領域給予長期且穩定的金融支持。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今年宏觀政策將繼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突出擴張性、連續性、針對性與統籌性。宏觀政策的擴張性,即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擴大赤字率,地方政府專項債全年發行額度高于往年,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連續性表現為財政政策持續積極,各項稅費優惠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貨幣政策堅持穩健偏松,對一些需要長期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結構性工具將給予較長期、持續的支持。針對性即是政策實施要精準有力,積極財政政策將繼續做好對制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疫情影響嚴重企業的紓困工作;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有效引導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就業優先政策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性就是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堅持系統觀念,著力做好“六個更好統籌”,保持整體性思考,做好全局性謀劃。

      03 以消費優先和投資托底 有效擴大內需

      《報告》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隨著全球需求趨勢性減弱,中國經濟恢復步伐取決于內需是否真正轉暖,提振消費成為擴大內需的第一要務。隨著近年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對內需的提振作用逐步減弱,擴大內需需要更多向依靠消費進行轉變。2010年至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于GDP的平均貢獻率約為54%,大于資本形成,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這表明中國內需增長已向以消費為主要拉動力轉變。倘若按5%的GDP平均增速計算,到2025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將達到20多萬億美元,消費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美元以上。到十四五結束時,人均GDP接近1.4萬美元,每年就能新增5萬億左右的消費,約為目前消費總量的12%。因此未來有效擴大消費就能更好地擴大內需。由于疫情的反復沖擊,2022年消費增長出現斷崖式下滑導致全年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影響?!秷蟾妗访鞔_指出,2023年將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和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具體政策將圍繞穩住汽車消費、開展智能家電和綠色建材下鄉和推動制造業三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等方面來實施。

      投資仍將繼續在擴內需和穩增長中發揮關鍵作用?!秷蟾妗分赋?,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在專項債適當多發和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的共同推動下,2023年基建投資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成為穩增長重要抓手之一。今年將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 大,提振市場主體預期和信心,有助于提升民間資本的投資積極性,有效帶動制造業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04 加大房地產供需兩端 政策支持力度

      《報告》指出,要“出臺金融支持措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實推進保交樓穩民生工作”。本次會議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要求較去年“兩會”提法,支持態度更進了一步,并延續了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房地產政策主旨,時隔多年后首次明確指出要支持住房需求,體現了中央對穩定房地產行業的決心。同時政策注重加大供給側政策支持力度,首次將“保交樓”工作擺在住房政策的突出位置,有助于房地產市場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當前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較為困難時期,大部分城市房價存在下行壓力,住房銷售有待全面改善,房企資金狀況偏緊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房地產投資仍在進一步趕底。盡管年初至今,房地產市場傳來一些積極消息,但行業復蘇的基礎并不牢固,居民和房企資產負債表修復需要經歷個過程,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給予房地產行業更為有效的支持。

      展望2023年,住房政策會在擴大需求和增加住房供給側金融支持上下功夫。一方面,為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動房地產市場利率逐步下行,降低購房者成本;另一方面,將加大對房企的金融支持,利用好住房金融“三支箭”和“金融16條”等支持政策,滿足房企合理的融資需求,以促進投資建設,增加市場住房供給。保障性租賃房建設有望加快步伐,房地產REITs將逐步擴容,以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到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中去。地方政府將突出“因城施策”,適當放松購房門檻,擴大公積金貸款力度,有條件的城市將減少或取消限制性購房政策,推動存量房去庫存,支持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

      05 多管齊下推動 進出口促穩提質

      《報告》提出,進出口促穩提質是今年外貿發展的目標;應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推動進出口穩中提質,繼續發揮穩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去年下半年以來,海外加息持續、歐美等主要經濟體衰退風險上升,造成我國外需收縮;疊加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帶來的挑戰,我國出口增長的壓力顯著加大。為發揮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有必要推出多項舉措來穩外需和穩出口。

      2023年,外貿促穩提質的相關工作可能會從以下三方面展開。一是擴大并改善外貿支持政策。完善進口環節稅收和出口退稅政策,加大信保和信貸政策支持力度,優化外匯服務,有效使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利用廣交會和服貿會等傳統渠道開展貿易促進活動,同時鼓勵并吸引企業境外參展,推動創新形式的貿促活動。二是優化貿易方式和產業結構。加快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和升級發展,協調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新模式的擴大發展。優化外貿供應鏈布局,提高東部地區貿易質量,提升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貿易占比。培育貿易新動能,探索貿易數字化展會,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三是拓展并推進多元化的國際經貿合作。出臺符合國際規則的政策促進出口,在穩定美歐日韓等傳統市場的基礎上,開拓拉美和中東等新興市場。繼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擴大實施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項目。充分利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的稅收優惠和貿易便利條款,促進RCEP政策紅利的進一步釋放。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和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升級,促進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

      06 改善民生聚焦穩物價、穩就業和保障基本民生

      《報告》提出,突出做好穩物價、穩就業工作,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期目標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研失業率5.5%左右;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今年改善民生將聚焦穩物價、穩就業和保障基本民生三個方面。

      2023年我國物價保持總體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但仍需警惕疫后供需復蘇不同步帶來的結構性通脹壓力和全球通脹高位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壓力。隨著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但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2023屆高校畢業生的規模將達到1158萬人;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制造業、服務業面臨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問題。當前我國民生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仍然存在著供給不足的問題。

      2023年穩物價將繼續以糧食和能源安全為抓手,統籌做好穩產保供:一是穩定糧食生產,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建立健全糧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的監測預警、預期引導、區域協作、儲備調節、產銷銜接等方案預案,及時調節豬肉市場供求關系。二是做好煤電油氣運保障供應,加快油氣、礦產等資源勘探開發,完善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制度,保障初級產品供給。

      穩就業政策將在以下方面繼續發力以推動實現今年就業目標,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一是緩解重點群體就業壓力,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困難群眾分類精準幫扶。二是加強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市場供需有效銜接,提升就業質量。三是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保障范圍,完善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四是發揮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作用,通過進一步紓困中小微企業以落實穩崗擴就業,創造良好條件推動中小微企業和高校精準對接。

      保障基本民生將加快補齊民生重點領域建設短板,增進民生福祉:一是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二是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創新。三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四是完善社會保障和服務,推動養老制度創新,多渠道增加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切實保障各類群體合法權益,加快對各類人群和各項配套社保措施的推進。

      07 以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夯實制造強國基礎

      《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經過十多年發展,我國的工業和制造業均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國成為了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22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7%,制造業規模已經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

      我國制造業綜合競爭力與世界一流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高端供給能力不足,已成為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制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決定了國家和地區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攻克并掌握了產品的關鍵技術,制造出了關鍵零部件、核心產品,才會具備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只有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才能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報告》明確提出了今后的任務,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08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孕育五大投資機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擺在比以往更加重要的地位,明確提出“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等目標和任務。

      近年來,國家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國際地緣政治形勢和國內能源轉型現實需要,確立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確保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制定“1+N”的雙碳政策體系,出臺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有序推動工業重點領域碳達峰等各項工作。

      2023年,我國將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落地,五方面的投資機遇值得關注。一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踐。包括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低碳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建設,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二是普遍實施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方案。出臺促進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推動鋼鐵、建材、輕工、紡織等傳統行業地綠色升級改造,全面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培育更多綠色供應鏈。三是大力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2023年,中央和地方將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全面提升光伏、鋰電供給能力,推動智能光伏在工業、建筑、交通、通信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大力發展氫能、環保裝備等產業,促進生物基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四是強化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在加快煤礦智能化技術及建設,加快跨省區輸電通道規劃建設和油氣管網、儲備能力建設的同時,重點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以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煤基碳材料為主線,構建煤基新材料、新燃料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極。五是增強金融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央行將繼續加大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的規模;各類金融機構將加快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金融工具投放,更好地支持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新能源產業等產業的發展,以及城鄉環境基礎設施的綠色升級。

      09 以深化改革開放推動 新發展格局建立

      《報告》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提振市場信心。今年改革的重心是政府機構調整和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開放的核心則是實施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為進一步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需要持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以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與水平。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政府機構改革將迎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九次機構調整。本次黨政機構改革可以梳理出三條主線: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二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三是精簡機構和大部制改革以提高行政效率與專業化水平。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應時和必然之舉。本次機構改革的重點,可能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等方面。

      為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報告》要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是持續國資國企深化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在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的基礎上,推動國企聚焦主責主業優化重組、提質增效;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二是再次明確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通過破除各種隱性壁壘、給予政策支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環境,用真招實策提振市場預期和民間投資信心。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高水平開放更有力促改革促發展。今年的開放可能在以下方面展開:扎實推進共建 “一帶一路”;促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RCEP)生效實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重點是不斷提升金融等服務業開放水平;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發揮好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創新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對接力度,使我國持續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

      10 精準施策化解 經濟金融風險隱患

      《報告》明確指出當前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兩大領域存在風險隱患?!秷蟾妗诽岢觥坝行Х婪痘鈨炠|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防止無序擴展,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表明政府十分關注房企風險。當前房地產市場風險隱患較多,2023年預計房企收入增速或將進一步放緩,疊加房企部分展期債務再度到期,部分中小房企仍有可能繼續面臨經營虧損和債務違約問題。2023年監管部門將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開展“資產激活”“負債接續”“權益補充”“預期提升”四項行動,綜合施策改善優質房企經營性和融資性現金流,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回歸安全區間。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將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運用好保交樓專項借款、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等政策工具,積極提供配套融資支持,避免局部再度出現“斷供”風險。

      《報告》指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遏制增量、化解存量”,2023年務必要做好防范與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工作??紤]到過去一年半時間內,房企拿地較為謹慎,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收入大幅下降,且疫情防控增加了額外醫療支出,一些基層財政收支矛盾較大,部分地方政府償債風險有所加大。按照《報告》要求,下一步政策可能進一步壓實隱性債務主體責任,強化并完善政府債務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通過債務置換、債務重組以及展期降息等方式,優化期限結構,化解高息債務;地方政府專項債適當擴容有助于壓降存量隱性債務;擴大隱性債務清零試點,推進融資平臺轉型升級。

      報告撰寫團隊:連平、劉濤、鄧志超、羅奐劼、王運金、馬泓、常冉、丁宇佳、李曉晴






      Address

      Poly International Plaza, Zone 7,Wangjing East Park,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Email

      info@zhongzhi.com.cn

      We Media
      色欲AⅤ国产在线播放_欧美人人人人草久久_漂亮人妻被黑人久久精品_国产午夜久久久久久
        <source id="9xzro"><menu id="9xzro"></menu></source>

        <video id="9xzro"><td id="9xzro"></td></video>